假翡翠通常来说,都是用种水欠佳的天然翡翠,通过强酸浸蚀使之去脏、去黄,使原来杂质多、裂纹多(翡翠的绺裂)、无透明度、不美观的翡翠比原来显得干净、透明、绿色扩散等的翡翠产品。因受强腐蚀,翡翠的内部结构已经遭到破坏,为了弥补缺陷,制作假者往往会用环氧树脂在真空高压下对其作充填处理,这就是“注胶”B货。起胶绝不是注胶这么简单的东西,对于糯种、糯化种起的“胶”并不是普通注胶所能比拟的。

起胶的表现即所谓的起胶感,顾名思义就是肉眼观察是半透明的白色,摸上去较为柔软。翡翠在光照射下会有荧光的效果,且颜色微微泛蓝色和紫色。而出现起胶这个效果的翡翠在市面上是比较少的,要种质非常细腻的玉石才有能出现。起胶感并不是每件翡翠都存在的,它与翡翠本身的底子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底子需要足够细腻冰润,才能具备起胶条件,抛光才会呈现起胶感。

翡翠起荧光(莹光)中的“荧光(莹光)”,用来形容翡翠的一种光学现象。“起荧”又叫“起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翡翠在没有外界强光照射下通过自身折射形成的自发光属于漫反射光系的一种。是微粒晶体排列异常整齐有序而导致光进入后整体折射率明显,有可能是晶体排列不及起荧的整齐而导致光进后去形成微粒散射而不能成为明亮的强反射光。

翡翠起荧光,就是一件翡翠通过光线的折射使整块翡翠明暗不均,对人眼造成视觉上的反差,莹光越强反差就越明显。同样,因为荧光取决于光线的折射,所以莹光的表现也受翡翠本身形状、角度、弧度的影响。一件翡翠要是一块平板一样的形状,没有任何弧度,那么莹光的表现几乎不可见。所以很多挂件都会在边缘的部位雕刻一些 球状的面,以此来突出莹光效果;要是种水都不够的翡翠,不管形状弧度有多好,都不会有莹光。

翡翠起胶是怎么回事?是好还是坏?

翡翠还是以种水来定夺品质高下,当在选购原石切开小窗时,有时会遇到一些种水好的料子,表面盈盈洒洒的有一层胶感,十分令人陶醉。那所谓的胶感又是什么意思呢?起胶,就像是在看一块凝固的胶水。外部还是晶莹透明,但在核心位置有半透明的区域,半透明处却不像棉絮般厚重,而是似水如烟般的朦胧又隐隐散发出光泽。石头晶体结构细密,种质足够老的情况下才会有胶感。

拿起作品轻轻转动的时候,随着光线的折射,会像流动的胶水似的,又像一块可口的果冻,莹莹润润。带胶感的翡翠质量远胜于带莹光的翡翠,因为即便达不到高冰程度,只要有透明度加之调水作用,都会起到散发莹光的效果。内容来自东家雕刻师羊羊(杨茂华)的分享。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起胶  翡翠  有些翡翠为什么会起胶  怎样的翡翠会起胶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