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风险大,利润也大是很正常的,我认为玉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块玉,原石就可能要七八千,而且切开还不一定能用,那么几千块钱等于打了水漂,我们抛去赌石的风险,这个原本七八千的原石,价格就要翻几翻,然后就是雕刻,雕刻雕不好,也会成为废料,这同样有风险。我只能说这种带赌性的文玩价格都不会便宜,各位遇到的什么50元的,3000元的便宜玉,基本都是假货或者品相不咋地的东西。
老缅的原料就贵,你还指望成品便宜到哪儿去?但也不排除阁下捡了一个漏。而且品相好的,稀有的珠宝价格可能更高。玉石我不懂,那就拿我最熟悉的琥珀做比较吧,比如一只包裹了蜥蜴(青蛙)或者什么稀有昆虫的虫珀,可能当初它们的原石也就才2000元(你得去赌),但是经过打磨,抛光,价格就可能达到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如果里面什么大宝贝都没有,这2000元等于打水漂,或者亏一大部分。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像我就看不懂一些女同志买一名牌包包,小则花费几千,多则花费上万元,而我觉得这些东西不就是一张烂皮糊成的东西吗,成本十几块的东西,买它真是浪费钱!还有一些玩木头手串的,这些东西我实在是没看出来他们和柴火有什么区别,还有那些做紫砂壶的,一点烂泥巴就要几万块钱(勿喷,真实想法),所以每个人都会存在价值不认同或者价值认同。
你预计摔破30万手镯事件,将会是怎样的结局收场?
谢邀,前段时间“手镯事件”沸沸扬扬。后来结局也很离奇。30万的一只手镯,行业协会鉴定18万。店家表示可以接受低于成本价赔偿。客户只肯赔3万。最后客户竟然离奇失踪。这事引起广泛讨论,吃瓜群众立刻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客户自己没有那个经济实际,却要试戴那么贵的手镯,就该按照人家嘴终协商下来的价格赔。一派认为这些玉器可能是a货,赔三万都贵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分歧?我认为主要是我们现在涉及玉器,瓷器,文物,古玩,字画这一类的市场水太深。整个行业,没有明确的鉴定标准。还美其名曰,黄金有价玉无价。同样一件物品,两个不同的鉴定机构就可能出现天壤之别的差异。那么对于普通的门外汉来看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无法分辨这个东西的实际价值。很多鉴赏类节目,门外汉拿着个东西过来,专家就是金口玉言。
而搞收藏的人,心情一会上天一会落地。就在前几天我去厦门的动车上,就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一个小伙子往行李架上堆行李,一不小心把一个行李掉落下来。正好砸在了一个乘客的手把紫砂壶上,砸烂了。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手镯事件”。立刻车厢里的乘客就都来劲了。被砸壶的乘客手上戴着串小叶紫檀的手串,戴了个玛瑙戒指,手把紫砂壶旁边是一个藏银壶。
文章TAG:买玉 万赔 镯鉴宝 公婆 翡翠 云南买玉30万赔了多少 女子戴公婆送的30万翡翠镯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