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话,连宫廷玉匠都看不出来是一块“玉”,和氏是怎么看出来的?所以,他绝不是一般老百姓——要么是非常懂玉的贵族,要么是经验丰富的玉匠。这个故事的第一个问题在哪呢?和氏这个人到底是谁?如果他是一个普通农民,是凭什么断定手中的“石头”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值得自己断掉双脚?春秋时期的玉是专属于君王贵族的,一般老百姓很少有机会接触到。
卞和所献明明是玉,为何两次被楚王的玉匠鉴定为石头?
谢谢邀请!对《韩非子》记载的卞和泣玉故事,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卞和献玉图画)第一种可能:这个故事是杜撰的。按照《韩非子》记载,卞和献玉的故事经历了楚厉王、楚武王、楚文王两代三任楚王,其中楚武王在位时间为50年,就算卞和在楚厉王去世当年得到璞玉、在楚文王继位元年献玉完毕,这也需要50年的时间。另外,卞和在山中找到这块璞玉,能够准确判断出这是一块美玉,并且付出那么沉重的代价后都不动摇自己的信心,说明其相玉能力相当高,并且对自己的相玉能力相当自信。
能够有这么高超的鉴定能力、这么坚定的自信,说明当时卞和应该不会是十几岁的小伙子,再小也得二十多岁。如此算来,卞和活到楚文王继位时已经七八十岁了。古代正常人活到这个年纪已经算高寿了,卞和在青壮年至中年的时候连续失去两条腿,肉体上饱受摧残。他本想通过给楚王献玉得到好处,但两任楚王却以断腿相报,心理上的失落、绝望恐怕也是少不了的。
如此饱受身心折磨,还能够活到这么高的年纪算得上奇迹。更为传奇的是,楚文王继位后,卞和还能捧着璞玉在楚山脚下连哭三天,确实匪夷所思。当然,仅凭这种推断还不足以认定这个故事是假的,但也至少说明其中有些细节可信度不高。(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鸟)如果这个故事真是杜撰的,也很正常。因为春秋早期,在周王室眼中楚国带头称王,在中原诸侯眼中楚国是荆蛮,丑化楚国或者给楚国找点毛病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种可能:春秋时期玉的概念已经转变。从考古发掘的古玉看,远古之时人们的观念是“美石为玉”,红山、良渚、龙山、二里头文化古玉普遍以地方玉、玛瑙、绿松石、水晶等为原料。商代晚期新疆和田玉进入中原地区,殷墟妇好墓就出土了一些精纯的和田料玉器,之后的西周、春秋墓葬出土和田料玉器逐渐增多,并且一般都精雕细刻。
据《韩非子》所记载的故事,卞和生活的年代在春秋早期。卞和之后一百多年,孔子赋予玉以11种美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明确提出了贵玉贱珉的思想(珉即为美石),标志着人们对玉的概念已经从“美石为玉”转变成“贵玉贱珉”,此后就进入了以和田玉为真玉、以美石为珉的阶段了。这种玉有德的思想观念、贵玉贱珉的价值取向,应该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量变积累,极有可能春秋早期周天子和各大诸侯的玉匠相玉就已经开始对和田料情有独衷了。
文章TAG:生僻字 玉匠 十个 简单 玉匠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十个简单的生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