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可谓是高品质和田玉的代名词。它的质地细腻,油性极佳。辨别一块和田玉是不是籽料,看它的皮色和汗毛孔就能略知一二。首先这个籽料得是静止的,所以大部分籽料在下游都有很好的肤色。籽料真正的颜色是自然浸泡的,会浸泡在柔软的质地里,裂纹的颜色会更深,皮色会由浅入深的侵入玉中。不过顶级籽料是没有长皮的,不过近几年带皮色的和田玉籽料也很受欢迎。

和田玉籽料是什么?如何鉴定和田玉?

首先可以这么理解,山料是籽料的原型。为什么这么说呢?玉矿原本是在山里深埋的,因为地质变迁等因素部分山料滚落到河水里,经过千百万年来的河水冲刷,外表会慢慢形成毛孔,通过河水冲刷进行物质交换,那些山料的玉质会变得越来越细腻,而且因为长期在水中,料子的表面会因为各种金属元素侵染形成皮色。而毛孔和皮色就是籽料的两大身份证。

如何区分和田玉的籽料和滚筒料?

真正的籽料,无论多么细腻,它的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孔,非常像人身皮肤上的汗毛孔。而现在的滚料也都会有一些毛孔,如何区分二者呢?天然生成籽料与人工加工还是有区别的,天然的碰撞摩擦撞击,首先是受力的不均匀,而对原石来说会有不同的质密面体,同样就有了不同的面体毛孔,或者说是同面体因受力与撞击接触面的不同,毛孔是有大小深浅与毛孔形状的多样化。

这个过程绝对不是一个规整的过程,在籽料表面形成出现的毛孔是不规整的。自然形成相对来说是流动性与水的冲击碰撞摩擦而成,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水流过程的形成。而滚料虽然有了碰撞摩擦的过程,但是在一个相对的容体中形成的,在这个相对小的容体,一种是干磨,就是把玉石放到搅拌机内,干磨,让其彼此碰撞,这种生成的毛孔大都局部碰裂,毛孔周遍材质遍地疏松,并且是孔内模糊,毛孔中四壁能见玉粉。

这个需要用50-100倍放大镜可观察到。就是说,我们把两块石头碰撞,碰撞面点出现的效果。 另一种是容器内加水,叫湿磨,不管是干磨还是湿磨都需要几天十几天滚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后期,滚筒内基本成型的鹅卵石在玉粉泥浆中的碰撞与摩擦,这个时候的毛孔就会有轨迹的不规则的痕,是泥浆摩擦深浅不一的痕迹,这样磨出来的毛孔会更加像一些。

现在市面上号称的籽料里面,有大量这样的滚料。断定籽料不能看毛孔就断真假,毛孔只能是辨别的借鉴。因为有些造假能把毛孔造的比较逼真,而这时候我们就要看皮色了。 关于真皮的颜色形成,我们在这里需要了解一下。首先是这块籽料要静止下来,所以籽料大都在下游出现很好的皮色。当在河床中静止下来的籽料,必须是经过水的浸泡当然也许是几十几百几千万年的时间,还有温度的变化与氧化,这个氧化的过程与温度与外部环境的其他元素有关,这个过程一时籽料自身所含的二介铁的变化而有了皮色,一种是同时与外部矿物入沁,形成的颜色深浅入沁疏密的皮色。

这些现象可能是同时或者同个时段可能是分多个阶层而形成的,因此浸入玉内有层次感,过渡自然,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入浅,裂隙上的颜色应是由浅到深。在这里我们该领悟一个自然成色与外力而为加色,就是说在自然中不知道能成什么颜色,但最终会有皮色的表现,与人为的给强加色彩,就是让其变成个什么色的某样,相同物体不同的过程,表皮的色彩层次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效果。

籽料的前身经历了碰撞摩擦,必然有先天的或者后天的大小深浅不等的裂纹,籽料原石有裂是必然的,当然也有全身没有裂的。这里介绍的水草纹是在裂中的表现。玉石在水中时间长了。这个时间或许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几十万年,因长时间,水离子部分成分就产生了堆积置换,于是,水里面的锰离子,经过了几千几万年的经历,也会慢慢堆积,结晶后,就会产生像雪花一样的东西。

因为是黑色的,所以晶体呈现黑色的雪花。这种现象在很多岩石缝隙段经常见到。就是我们看到的岩石剖面有树枝状的松花图案,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掺杂的铁离子再次沐浴在阳光下,在某一温度下温度变化N次时,就会有二次铁的变化,出现黄、棕、红、黑等不同颜色。这就是它在水里的证据。所以这个雪花水晶,很多人给他起了不同的名字。


文章TAG:和田  玉是  籽料  鉴定  如何判断和田玉是籽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