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通过把玩,一对普通的核桃年深日久变得晶莹剔透,成了一件不错的艺术品。到了清末,宫内玩赏核桃之风更甚。手中有一对好的核桃竟成了当时身价和品位的象征。当时京城曾传言:“贝勒手上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每逢皇上或皇后的生日,大臣们会将挑选出来的精品核桃作为祝寿贺礼供奉,揉手核桃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金刚菩提金刚菩提子,大型常绿阔叶树木。主要生长在海拔2000多米以上的高原地带。主要被发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树木。“金刚菩提”这一名词是中国人翻译过来的,并刻意安上金刚和菩提的双重意思。但金刚菩提真实的内涵是印度教(尼泊尔等国家的国教)中“湿婆神的眼泪(或者眼球)”。“湿婆”的原型一般被认为是吠陀时代的风暴之神鲁陀罗。
湿婆,又译作“希瓦”,是仁慈的意思,象征着“昌盛”和“吉祥”,同时又象征着“毁灭”。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八种化身,拥有毁灭和再生的力量。而金刚菩提子的传说就是来源于此,因此常常有人认为金刚菩提子有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根据瓣线的不同,具备不同的功能。
菩提根菩提根不是树根,而是一种叫做贝叶棕的种子,表面粗糙有花纹,里面是白色的,属于菩提子的一种。经过长时期的盘玩会变成黄褐色。是制作念珠的佳品。中国现有的贝叶棕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等亚洲热带国家,是随着佛教(小乘佛教)的传播而被引入的,己有700多年的历史,仅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零星栽植于缅寺(佛寺)旁边和植物园内。
在中国傣族地区,许多佛寺里都保存着大量刻写在贝叶上的佛经,人们称之为“贝叶经”。贝叶经采用生长在云南西双版纳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的一种贝叶棕树的叶子,经过剪齐,水沤或烘蒸后装订成册,刻写文字。贝叶经做工精细,规格统一。橄榄核橄榄核,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核,植物形态像"橄榄"条,果核呈梭形,两头钝尖,红棕色,质坚硬不易碎;种子细长梭形。
种皮棕红色,内为白色种仁,油性足。主产广东、福建,此外,广西亦产。核雕是中国汉族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
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凤眼菩提凤眼菩提因芽眼如目,固称“凤眼菩提”。藏传佛教中的“菩提”指的就是凤眼菩提。凤眼菩提是所有菩提中的智者,持戴凤眼,可增长人的智慧。原籽藏式凤眼菩提子念珠,每个珠子的上面都有一颗眼睛,如打开内有果肉,法王仁波切曾讲用凤眼菩提子念珠能使念诵的功德增长千万倍。
主要产于尼泊尔海拔一千米的地区,现在国内也有大规模嫁接种植,但是尺寸小,新籽芽眼突出,质量远不及尼泊尔所产。《校量数珠功德经》记载:“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正因为菩提子意义深远,很多的佛珠都是以菩提命名。佛门修行人,一般必备至少一串菩提材质的佛珠或念珠或手珠。凤眼菩提佛珠是藏传佛教极为推崇的佛珠品类之一,在藏传佛教中,菩提子佛珠即指凤眼菩提佛珠。
椰壳椰壳佛珠历史悠久,是果实类佛珠的重要代表。椰,或作“枒”,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果实叫椰子,剥去外皮后,椰棕可以制作床垫,椰汁和椰肉可直接食用或加工食品,内果皮(椰壳)可用来制作佛珠、纽扣或其他工艺品,边角废料还可以制作椰壳碳。唐宋时期已有此佛珠,到清代有史料可查,古来即为汉藏佛教所喜爱。
文章TAG:文玩 秋冬季 冬天 适合冬天盘玩的5大文玩 秋冬季玩什么文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