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那只来求爱的雄性变色龙没意思,她们的颜色就会变得更暗以示拒绝。一般情况下,能辨认出镜子中是自己的动物种类是少之又少,而智商不够的雄性变色龙也不例外。因为无法通过镜子测试,雄性变色龙会以为“镜子中的自己”是另外一只变色龙。当雄性变色空看到“竞争对手”出现时,它就会变得异常激动。对着镜子中的“假想敌”,它们会变得具有攻击性,甚至有种想冲上去打一架的冲动。

变色龙:我超凶!其实世人不但误会了变色龙变色的原因,甚至还搞错了它们变色的原理。过去的观点认为,变色龙皮下有垂直排列的数层色素细胞,每层细胞控制着特定的颜色。通过色素细胞的舒张和收缩,就能调节成不同的颜色,与电视机的彩色显示屏的原理相似。会收缩舒张的色素细胞但其实这些家伙的变色原理,要比我们想象中高端得多。

2015年,瑞士日内大学的学者就发现,变色龙的变色秘密根本不在色素,而是在于结构。____________在生物界,颜色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来源,色素色与结构色。其中色素色是植物、动物产生颜色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方式。其产生原因是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些波段的可见光的吸收和反射,所以色素色也叫化学色。而所谓结构色,又称为物理色,是指光和与光波长量级相当的结构相互作用(包括干涉、衍射、散射等),从而产生的颜色。

像某些美丽的蝴蝶产生的虹彩,便是经典的结构色。如果把翅膀上的鳞片结构破坏,它们就不能显现出原来的颜色了。结构色科学家发现,变色龙的皮肤中有两层致密重叠的虹色细胞(iridophore cell)。这种细胞不单含有色素,亦含有无数的纳米晶体结构(也称光子晶体),能反射光线并发出彩虹般闪耀色彩。其中,光子晶体的尺寸、形状和排列方式的不同,都会使变色龙的体色改色。

而变色龙,则是通过皮肤的放松和收紧来控制这些晶体的排列结构,从而实现体色变化的。譬如当变色龙处于平静的状态时,这些晶体的排列是紧密的。当光通过时,这些细胞就会特异性地反射短波长的光,如蓝光,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蓝色。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平日看到安静状态下的变色不应该绿色的吗?原来,变色龙的皮肤还包含着一种黄色的色素。

当蓝色的结构色与黄色的色素色结合,也就成了绿色。事实上,变色龙的体内是不具有绿色色素细胞的。而当变色龙紧张时,它们就会主动控制晶体的疏密程度,使其排列变得更加松散。这样的结构就会发射出波长更长的色光,因此随着空隙增大颜色也会从蓝变成绿、黄,接着是橙、红。科学家不但对比了冷静的绿色变色龙和兴奋的黄色变色龙的皮肤样本,还用高分辨率摄像技术记录了整个变色过程。

他们发现,兴奋确实会使变色龙体内的晶体空隙大大增加。这与我们平时观察到的变色龙变色想象也是一致的。根据变色龙如此神奇的变色机制,科学家也非常有野心地想要利用光子晶体结构,来随心所欲地创造和改变各种颜色。如果能够实现,像变色龙这样一秒换装,实在再炫酷不过了。所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也知道了变色龙没有那么神乎其技,但它们也以另一种形式继续震撼着我们。

邢立达等人发表Nature,在琥珀中发现世界上最小的恐龙,有哪些意义?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中国地质大学的邢立达、中科院Jingmai O’Connor、美国洛杉矶县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Luis Chiappe等人在缅甸北部一块琥珀(9900万历史)中,发现一块微笑的像鸟头一样的颅骨,鉴定为鸟类,是全新物种(命名为眼齿鸟)。因为鸟类是恐龙的一个支系演化过来的,即该眼齿鸟也是迄今为止最校的中生代恐龙。

不过,圈内关于这篇论文的争议不小。不少古生物学研究者认为这个颅骨可能是蜥蜴,证据不够硬,尤其是论文推断类内容过多,或者说部分证据反而指向与蜥蜴类的特征。这篇论文能发在Nature的前提就是化石是鸟(广义的恐龙)。一旦质疑成功,不是鸟类头骨的话,论文就只能是个普通发现,发表在Nature就不合适啦。目前,质疑尚未有结果,也没见到论文的评审意见等,更没有看到作者公开回应。

因此,作为个人的我们不好下定论,毕竟涉及的专业度非常高,堪称“神仙打架”。但是,一篇论文公开发表后有质疑,是合理的,毕竟学术允许质疑方能学术共鸣。最后,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检索下,有不少学者质疑的文章描述极为详细,也提供了不少证据。⚪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变色龙  琥珀  已知  世界  世界已知最小的一种变色龙  为什么琥珀变色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