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国建立统一货币为方孔圆钱以后,一直到宋代,历朝历代的法定流通货币就一直是方孔钱。白银在宋代以前只是一种贵金属,主要用来制作各种器皿。需要用钱,也是将银制的器皿换成钱以后才使用。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方孔钱一度不敷使用,加上异地交易携带大量方孔钱不便,所以一方面出现了交子这样的纸币,一方面金银作为贵金属也进入了流通领域。

此时的金银仅仅是因为贵金属,价值比较高,易于携带而成为货币的代用品,而并非法定的货币,所以大家使用时自然就直接以重量来计算其价值。既然是以重量计价,大家在铸造银锭时自然就以携带方便、不引人注意为主。白银正式成为流通货币,还是要到明代,随着大量白银的流入,白银称为货币成为可能。但是此时民间已经习惯了使用重量来计价,加上白银毕竟价值太高,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日常使用的大多还是铜钱,所以也就没有专门发行银币,而是继续按照习惯那样直接以重量计价,自然其形状也没人关心了。

“银元”是清末民初的政府发行的银质货币,可老百姓为何都称之为“大洋”?

在民间很多俗称里带“洋”字的东西都来自海外,比如洋火、洋钉等等,银元也不例外,因为最早是从海外传入,所以叫做洋钱,后来因为银元之外还有辅币银毫,所以用大洋和小洋两种叫法予以区别。中国古代主要是以铜钱为货币,直到自明代以后,白银大量流入,使用日渐增多,白银才逐步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在明清两代,白银在日常使用时是采用以重量来计算其价值,货币单位就是重量单位两、钱、分等。

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外形,也没有统一的发行机构,随便哪家银铺就可以自己熔铸银锭当货币使用。而平时使用的银锭有元宝型、银块、银条等各种形状,甚至在使用时还可以直接分割,把一个银锭切成若干块使用,或者是把若干个小银锭熔铸成一个大银锭使用。这种方式固然方便,但是弊端也很明显。传统的银锭因为银铺可以自己熔铸银锭,那么因为各家银铺的工艺、手艺不同,所以银锭的成色就有很大区别,根据留存于世的银锭来看,成色到的接近99%,而成色差的则只有90%左右。

所用日常使用时还需要查验银锭成色,然后进行折算,才能确定其实际价值,非常不方便。传统的银元宝在明代,随着和海外贸易的增加,西方所铸造的银元逐步流入中国,开始银元被叫做番饼,番就是外国,饼是说它的形状。因为银元大小、重量、成色固定,使用比传统的银锭方便,所以很受欢迎,后来就被叫做洋钱,根据其上面图案,还有各种别名。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银币  普通人  银元  收藏  普通人为什么要玩银元收藏  为什么要用银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