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人民在这场斯大林格勒战斗之中同样也表现的英勇顽强,其中的红十月工厂、拖拉机工厂的工人都由生产民用产品转而生产武器,战斗最激烈时德国人已经打到了工厂门口,但工厂之内的武器生产却仍在继续。东欧地缘政治的剧变,不仅让加里宁格勒成为俄罗斯“香港”的美梦破灭,更让加里宁格勒彻底孤悬海外。

什么是“巴巴罗萨计划”?

本身计划没有什么问题,最关键的错误在于希特勒没有将这个计划坚决的执行下去,事实上在西部地区德军没能成功围歼掉西部地区的苏军主力后,德军之后的军事部署已经完全违背了“巴巴罗萨计划”最初的战略部署,所以说这个计划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从“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军的兵力部署来看,德军三大集团军群以中央集团军群最为强大,北方集团军群次之,而南方集团军群最弱,所以德军的主攻方向必然会在中路和北路,也就是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然而中途希特勒却突然转向了南方,这与计划中‘’先列宁格勒后莫斯科‘’的战略目标完全背道而驰。

从“巴巴罗萨”方案也就是第21号指令中有这样的字眼:“中央集团军群以异常强大的装甲部队向前突击,粉碎白俄罗斯的敌军,以快速机动部队向北转进,与北方集团军群协作占领波罗的海地区和列宁格勒,只有完成这一首要目标后才能发起夺取莫斯科的进攻”。这里清楚的指出了德军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列宁格勒,然后才是莫斯科,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和方向上的德军实力最为雄厚。

至于对于南方,指令上写到“应尽快夺取顿涅茨盆地,它对战时经济非常重要”,可见虽然肯定了南翼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北翼显然在严词上更加迫切。苏联不同于法国,它广阔的战略纵深不可能让德军通过一次深远的战略突袭就可以达成,而德军最初的两次战略进攻却没能集中在同一和方向甚至是相邻的方向上,一个用在了北方一个用在了南方,这是德军进攻失败的最根本因素,完全不符合“一击以击倒”的突袭意图。

崔可夫是如何守住斯大林格勒的?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 斯大林格勒战役大体来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外围阻击战。第二阶段为斯大林格勒巷战。第三阶段为天王星计划,也就是苏军对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国军队的合围战斗。在这三个阶段的战斗中,其中的第二阶段的斯大林巷战最为艰苦,也最为惊心动魄。第62集团军司令崔可夫将军在整个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前线的总指挥为叶廖缅科上将,而在斯大林格勒的城市包围战阶段,负责具体指挥的是苏第62集团军司令崔可夫中将。

 1/8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工厂  加里宁格勒  中断  申请  当地工厂生产也将中断  如何申请加里宁格勒工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