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音质。含银量达90%左右的银元,撞击后的声音低沉柔和,婉转悠扬;伪品要么清脆刺耳,要么沉闷木呆,共同的特征是余音短促。在敲击对比时,两指拿捏币面的接触面越少越好,保证其自然震响的效果。据说旧时有的银号、钱庄老板自个儿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叫伙计将银元一个一个往大水缸的边沿口撞击,听其声响以辨真伪。
二、称重量和量厚度、直径。这两种鉴别手段都需借助于天平、秤、游标卡尺一类的称量工具。银元在长期流通中会磨损消耗,一般来说都达不到理论重量,但并非“短斤缺两”,如果库平七钱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问了。笔者曾购一对库平七钱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重量都是25克,鉴定的结果证实了疑问是对的。
银币的标准平码换算为:库平一两=37.31克,库平七钱二分=26.81克,库平三钱六分=13.41克,库平一钱四分四厘=5.37克,库平七分二厘=2.69克,库平三分六厘=1.34克。银元的重量、厚度与直径允许有误差存在,但若出现两个极端性的,十之八九有问题。 三、验边齿。银元机制的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伪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
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有些在我国早期流通的外国银元,如“法国大力神”,边齿一圈为间隔相等的外文字母,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币种的边齿形态。 四、看颜色。银质与非银质金属从其表面颜色可以区别,银质的光泽自然悦目,银光闪闪,一般用以替代的廉价金属很难达到这一点。放置时间长的银元表面会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谓“包浆”,但不像古钱币那样重,只要一经擦拭便整旧如新。
银的化学分子结构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变色现象。另外,对镀银的伪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识别,用砂性橡皮反复擦拭,便可剥去其伪装的外衣。 五、观币面。在阳光或灯光下,将银元币面与眼睛平视,观察币面底层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造假者使用的铸造设备难使币面底层平整如镜,对文字图案与币面底层的衔接部位要特别留意。 六、察磨损。
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擦划痕迹,自然生成者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有人说作旧作得最巧的是在铸币模具上作旧,就是磨损面、擦划痕和坑坑洼洼在模具上就做出来。对付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银元,在低倍放大镜下一一细察,“李鬼”就会原形毕露。
现在很多街边摆的古董摊位上面有真品吗,怎么鉴定那些古董、银元的真假?
街边不准摆摊,一般都规定到专门市场,如长沙:清水塘:天心阁:湘潭:齐白石:古玩城等。逛古玩摊,北京好象旧时叫:练摊:其意应是在逛摊过程中增涨历练,增强眼力。北京:潘家园:报国寺:等就是人流如织的大市场,成千上万的人在:练摊:。据说已去世的:史树青:老先生就在地摊上检漏过:国宝级:的文物。这证明在地摊上还是有真品。
很多收藏者在节假日也喜欢逛古玩市场,在地摊上看是否有漏可检。确实有人在地摊上撿到过漏,买到过真东西。笔者自己在西安大唐西市就收到过:咸丰:钱币等。个人认为在古玩收藏热三十余年来,加之政府对文物古玩市场的宽松政策,农村不少古玩小贩跑村窜户,将收到的老东西在节假日来城里古玩市场摆摊,方便了收藏者的进货渠道,搞活了古玩交流市场,保护了文物,繁荣了市场。
初入古玩收藏圈的人,经过在市场地摊的锻炼,增长了识别能力,和市场阅历和经验,对自巳在以后的收藏中起到帮助作用,久而久之,通过:交学费:,打眼.买假货而成长为眼力稳准狠,在地摊众多的东西中发现:真东西:好东西:也就能很好的鉴识古物的真伪,和银元钱币的真假了。一个真正的收藏者就成长成熟了。个人认识仅供参考。
文章TAG:含银 银元 十种 银元含银量多少才是真 十种银元的含银量